close
梁旅珠教養書+教養的迷思 2書合售
商品訊息功能:
- 梁旅珠教養書:教出錄取哈佛、史丹佛七大名校女兒的教養祕笈
- 教養的迷思:父母的教養能不能決定孩子的人格發展?
商品訊息描述:
梁旅珠教養書+教養的迷思 【梁旅珠教養書:教出錄取哈佛、史丹佛七大名校女兒的教養祕笈】 超強北一女生,錄取美國七大頂尖名校 哈佛、耶魯、史丹佛、麻省理工學院、普林斯頓、哥倫比亞、賓州大學! 打破北一女百年創校紀錄,刷新台灣史上紀錄! 「怎樣才能教出這麼優秀的孩子?」 各大媒體追逐報導的梁旅珠,首度完整披露她的教養觀! 在孩子愈小時,就幫孩子建立正確的習慣, 孩子會「放大」這些習慣,未來無可限量! 媽媽: 能夠跟世界各地來的精英住在一起,隨時隨地體驗文化衝擊,是一種享受。 能夠跟一群很有理想的朋友一起學習成長,是一種享受。 知道學校裡有很多身為世界權威的教授,只要我發一封email求見,就會立刻撥空指導我,是一種享受。 學校提供的學習機會多到讓學生覺得,不論怎麼選擇都有所損失,是一種奢侈。 多睡一個小時,都會覺得可能錯過了學校生活的精采,或浪費了什麼,是一種幸福。(雖然我知道你一定會說,睡眠不足實在不是一種好現象!) ──于珺(現在史丹佛大學就讀,2011年5月給媽媽的信) 在北一女同學眼中,她是全才的「外星人」。 小學畢業全校第一名,國中畢業以全校最高分考上北一女。高中被全校同學票選為台北市優良學生,北一女畢業領市長獎。 她的書法獲獎無數,她還聽重金屬搖滾、跳街舞,創立投資理財社。 更令人驚嘆的是,她不補習、不熬夜,小學五年級後,媽媽沒再看過一次她的考卷。她的自律、專注與時間管理,大人不見得做得到。 「怎樣才能教出這麼優秀的孩子?」是台灣父母最想問梁旅珠的問題。 梁旅珠在這本書,首度完整披露她的教養觀。從女兒出生起,除了愛與安全感,她最嚴苛要求的是生活教育,而且完全沒有妥協空間。 生活教育包括人格教養、價值觀。對梁旅珠而言,生活教育就像一塊沃土,當你將沃土整理好,無論你播灑什麼種子,都會美麗綻放,結出豐盈果實。 於是,女兒讀小一、小二,她讓女兒藉著「寫字」養成認真、負責的學習態度;小三時,她教女兒做計畫表及畫重點;小四,女兒記筆記;小五,女兒做複習表、訂目標……這些,完全事半功倍。至今,樂在學習的女兒,更是交出一張最令人激賞的成績單。 幼時打下的基礎教育造就出高于珺驚人的優秀,而背後的靈魂人物梁旅珠居功厥偉,但她所念茲在茲,除了「從小開始」、「先緊後鬆」、「想在前面」的教養哲學,她最想提醒父母,教養無法速成,沒有祕方,時間、耐心以及堅持,是最必要的付出。 梁旅珠教養心法: ◎教孩子就跟天下所有事一樣,是要下功夫花時間磨出來的。 ◎好習慣、觀念的養成很困難,要改掉壞觀念、習慣更困難,尤其是從小養成的最是根深蒂固,所以必須有計畫、有意識的「從小開始」。 ◎一旦對孩子訂定了規矩,就要想辦法讓孩子遵從。小孩子非常聰明,他們只要挑戰幾次成功,就清楚知道家裡哪幾個長輩的話可以不必理會。 ◎為孩子訂立紀律與規範,只要能經過深思、以愛出發,適度讓孩子吃點「苦頭」,並不會讓孩子「心靈受創」。 ◎孩子愈小,陪讀時間愈多。不過盯功課、管孩子應該是有階段性的,目標是幫助孩子盡快養成好的讀書習慣和方法,父母不該到孩子已經國、高中了,還繼續當書僮,孩子可能因此養成依賴心。 ◎協助孩子釐清讀書學習的目的並找出目標,就是父母最重要的功課之一,這絕對比參考一百本K書技巧還有用。 ◎父母給得太多,對兒女其實是一種剝奪。 作者簡介 梁旅珠 北一女、台大外文系畢業,留學美國賓州大學,曾主持台灣第一個自製旅遊節目「世界真奇妙」,獲得新聞局金鐘獎。 從小功課優異、表現不凡的她,在親子教養上,也令人驚豔,不但女兒是哈佛、史丹佛等七大名校爭相優先錄取的對象,兒子也於2011年進入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。 目前擔任明曜親子館負責人、呈熙文教基金會執行長,曾出版《浮世的繪:我和我的那些日本朋友們》、《日本夢幻名宿:溫泉、美食、建築的美好旅行》、《Kuli好狗命-A Queen’s Dog》。 梁旅珠的女兒 / 高于珺 2010年北一女畢業,同年錄取美國七大頂尖名校,哈佛、耶魯、史丹佛、麻省理工學院、普林斯頓、哥倫比亞、賓州大學,打破北一女創校百年紀錄。 在北一女同學眼中,她功課優異,又多才多藝,除了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學的書法,從未間斷,獲獎無數外,她還會跳街舞、愛聽重金屬搖滾,更創立投資理財社,被同學稱為「外星人」。 目前,她於史丹佛大學攻讀生物科技。 【教養的迷思:父母的教養能不能決定孩子的人格發展?(全新增訂版)】 十年來,這本書在心理學史上始終占據著重要地位,更是極佳的讀本。 --史迪芬‧平克(Steven Pinker) 關於教養,這本書有最與眾不同的答案。 那些長久以來被盲目推崇的不敗信條,因為這本書而黯然失色。 當孩子們功成名就之時,多少的稱譽是父母們應得的?當孩子們作奸犯科為人唾棄時,父母們應該承受多少的責備?這本震撼人心的書,破除了一些有關親子互動深信不移的論點,並提供了該有的解釋。茱蒂‧哈里斯藉由她的口才與機智,欲說明在孩童的成長過程中,父母的影響力其實很小,真正具有影響力的是孩童在家庭之外的同儕經驗。換句話說,雙親並不能教導孩子社會化,那是孩子們互相教導的結果。 我們毫無疑問地相信「教養的假設」(nurture assumption)—— 父母的教養方式能改變孩子的發展——卻忽略了基因的作用,錯把基因的關連性,誤以為是教養的成果。因此,哈里斯以全新的眼光,加上科學證據,審視真實生活中的兒童,並指出「教養的假說」只不過是文化的迷思而已。 為什麼移民的第二代說話口音是和同儕相同,而不是和他們的父母相同?在英國的早期上流社會,許多男孩生命中的前八年是和保母在一起,接下來的十年是在寄宿學校生活,結果,言行舉止還是和他們的父親相似,這該怎麼說?「教養的假設」不能解釋這些現象,但是哈里斯可以。 哈里斯藉由一些民間文獻和科學研究,道出孩童世界的豐富性與複雜性。她指出,從巴西雨林的亞諾馬莫人(Ya?nomam?氶A巴西北部和委內瑞拉南部一個好戰的原始民族)到尼加拉瓜的失聰兒童,在第一次社交溝通時,同儕的力量便已改變孩童的生命發展。順著這條思路走下去,我們看到了許多珍貴的概念,例如「早期的母子依附關係,決定了日後的人際互動」並不能解釋一些現實的例子:一些有著慘痛家庭經驗的孩子,並不妨礙他在家庭以外的生活求得成就。 哈里斯提出的理論,將改變為人父母既有的形象。同時,哈里斯也對父母們提出了忠告:你什麼可以做,什麼無法做到。同時也將父母從「不能培育出自信、快樂、舉止得宜的孩子」的罪惡深淵中解救出來。 《教養的迷思》內容涵蓋極廣,從心理學、社會學、人類學、靈長類動物學、演化生物學的觀點,它將回歸到生而為人的最根本問題:「我是誰」,以及「我們為什麼會如此」。 作者簡介 茱蒂‧哈里斯 Judith R. Harris 曾榮獲美國心理學會(American Psychology Association)頒予優秀心理學作家之喬治‧米勒獎(George A. Miller Award),哈里斯撰寫過多本關於「兒童發展」的大學教科書、暢銷科普書籍,如No Two Alike: Human Nature and Human Individuality以及這本《教養的迷思》。哈里斯是位獨立的研究者,於演化、社會、發展心理學等領域深耕多年,見解獨到。《教養的迷思》自出版以來,因其挑戰傳統認知的觀點,在學術界引起了廣大的震撼與迴響。 譯者簡介 洪蘭 福建省同安縣人。加州大學河濱校區實驗心理學博士,曾任聖地牙哥沙克生物研究所研究員,加州大學研究教授。一九九二年回台,先後任教於中正大學、陽明大學,目前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。除積極投身科學生根及閱讀推廣工作,亦致力譯介心理學、生命科學等領域書籍,譯作逾四十本,包括《心智拼圖》、《語言本能》、《揭開老化之謎》、《基因複製》等書。 蘇奕君(二版增修部分) 國立臺灣大學動物系學士、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研究所碩士,曾任商周出版《科學新視野》叢書編輯。 |
商品訊息簡述:
作者:梁旅珠
分類:家庭‧親子‧人際/親子關係 叢書系列:catcher
出版社:寶瓶文化 出版日期:2011/8/26
ISBN:9789866249594 頁數:288
作者:茱蒂‧哈里斯 譯者:洪蘭、蘇奕君
分類:家庭‧親子‧人際/親子關係 叢書系列:科學新視野
出版社: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:2011/7/28
ISBN:9789861208510 頁數:608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